账号注册 账号登录
企业用户

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

扫描二维码登录

使用广告门APP在我的页面扫码登录

打开广告门APP-“我的”

进入我的页面-扫一扫

中秋 中秋海报 华为 直播 汽车 黑神话:悟空 中秋节 国庆 中秋礼盒 蕉下 apple 教师节 郑钦文
清除历史

拼多多,便宜是你的谎言

发布时间:2024-08-15 09:17


拼多多


特别声明:本文不讨论拼多多产品的质量情况,以及其他正负面信息;拼多多对商家进行养蛊式运营导致的低价,不在本篇内容的讨论范围。


▍拼多多的便宜谎言  


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拼多多其实并不便宜。



这里说的“便宜”是针对同一个产品在淘宝(说明:本篇内容说的淘宝,包括淘宝+天猫)和京东上售价而言,并非与同一产品的线下售价相比。


我们先看一组价格对比(关键词,心相印 厨房纸 75节):

1.拼多多,8卷售价:27.9元

2.淘宝,8卷售价:31.9元

3.京东,8卷售价:27.9元(非PLUS价)



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心相印这个品牌8卷规格的厨房纸在拼多多和京东上的售价是相同的。


可能有人会说心相印是品牌货,但拼多多上便宜的不是品牌货,而是白牌货。

那就让我们再看一组价格对比(关键词,厨房卷纸),尽量挑选白牌厨房纸。


1.拼多多,65节,8卷售价:16元(每100节售价:3.08)

2.淘宝,75节,10卷售价:20.9元(每100节售价:2.79)

3.京东,75节,8卷售价:16.9元(每100节售价:2.82)



通过对比非品牌厨房纸在各平台的价格,我们看到了一个反常识的事实——拼多多的厨房纸是三个平台中卖得最贵的。

以上只是针对品牌和非品牌的厨房纸做了一个价格对比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其他品类进行跨平台的比价。


既然拼多多在事实上并“不便宜”,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对它的东西就是便宜这件事情深信不疑呢?

接下来,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拼多多的便宜谎言是如何骗过大部分人的。


▍便宜认知的“乌合之众”化


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拼多多上卖的东西是便宜的?


我个人是在两年半前计划换电脑时,上拼多多瞅了一眼。虽然由于担心翻车,最后还是选择了线下旗舰店购买,但“百亿补贴”后的价格已经给我带来了足够的真香冲击。


那次经历之后,我就被养成了“下单之前,先看拼多多百亿补贴”的习惯。自己换耳机打开拼多多,长辈要换手机打开拼多多,过节准备礼物打开拼多多。

就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自觉的建立了一个联系:拼多多百亿补贴便宜=拼多多上的所有东西便宜。


当我们把这个逻辑等式写在纸面上后,就能觉察到这个逻辑其实是个不等式。


这个逻辑等式是否在事实上成立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了这个错误的事实和逻辑等式。


说到这里,必须夸一嘴拼多多的广告和PR做得是真好。


如果一个平台,父母说便宜、朋友说便宜、同事也说便宜,周围人都在说便宜,那这个平台就是“便宜”的。


这即本节小标题所说的“便宜认知的乌合之众化”。


▍锚定价格,制造便宜感  


比价是理性行为,但“觉得便宜”是综合各方因素后的感性判断。


先举一个比较极端,同时会让人明显觉得“便宜”的例子。


当我们单说一套房子挂牌1000万的时候,这套房子无疑是贵的。但如果这套挂牌的房子位于上海新天地的翠湖天地(绿中介挂牌房源的最低价为1650万),那1000万无疑是非常非常非常便宜的。


“觉得便宜”是一个对比出来的结果,我们觉得1000万的房价便宜是因为锚定了1650万这个价格。


那么拼多多让人觉得便宜是锚定了什么呢?


我们来看一下白牌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售价组成,能够看到两者价格的差别在于“品牌/自营溢价”部分。



消费者选择在拼多多上购买白牌产品时,锚定的是淘宝、京东以及自己平台上的品牌产品价格。换句话说,只要一个相同品类的产品,其售价只需要比品牌产品便宜,就能给消费者制造出便宜的感觉。


也许大家早已知道这个答案,而这恰恰是大家的形成便宜感觉的误区。


心相印厨房纸的对手应该是维达厨房纸;白牌厨房纸的对手应该是其他厂家直销的厨房纸。


白牌的比价对手应该是白牌,只有在双方都没有产品质量和售后保证情况下,比价才是有意义的。


否则在非同维比价下得出的“便宜”感觉,不过是消费主义下的“精神胜利法”。


▍交易流程制造便宜感  


拼多多的交易链路被很多分析内容提过——“APP内不设计购物车模块,这有效减少了消费者的后悔机会,从而加快了整个交易的完成”。


其实,不设置购物车模块不止加快了交易流程,也是直接制造了拼多多的便宜感。


“总之,诀窍在于,要单独地提出各个选项,这样每一项的小价目跟已经确定的大数目比起来就会不值一提。”


——《影响力(全新升级版)》


淘宝和京东的下单是加入购物车,然后再统一进行合并支付。恰恰就是在购物车合并支付这一个环节,给消费者造成了淘宝和京东的东西比拼多多更贵的错觉。


消费者在潜意识中对平台进行相互比价时,拼多多是以单品价格的形象出现,而淘宝和京东则是以合并订单的形象出现。



得益于“拆单零卖”的小招数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,消费者的下单频率大大提高,拼多多2021年的“平均用户收入”同比提升了33%(拼多多2022年Q2开始,便不再公布活跃用户数据,所以2022年Q2之后的“平均用户收入”失去了一手可靠信源)。


淘宝和京东在意识到“直接购买”的好处后,选择了跟进。但这两个平台满200起步的大促满减活动,依旧会让消费者觉得比拼多多的单件购买“贵上”不少。


▍总结  


便宜是一个主观比较后的感性判断,它与事实无关。


而拼多多则通过“百亿补贴建立便宜认知→锚定品牌产品价格,强化白牌产品的便宜认知→通过“拆单零卖”的方式弱化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”的方式,逐步构建起了消费者对于拼多多“便宜”这件事情深信不疑的认知。



祝你在看清拼多多的“便宜”真相后,能让自己的钱包鼓得久一些。


-END-

本文首发公众号:左尔击(ID:leftearji)


1723684694150236.jpeg

注: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,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。
关闭

意见反馈

反馈意见:

联系方式(选填):